BeeFiny Logo Visit the website

新加坡主办史上最大规模多国潜艇救援演习,17国齐聚强化协作互信

Published on: 23 September 2025

新加坡主办史上最大规模多国潜艇救援演习,17国齐聚强化协作互信

潜水艇一旦遇险,潜水艇员的生死往往只在分秒之间。为演练这种分秒必争的救援行动,新加坡海军部队主办历来规模最大的多国潜艇事故救援演习,让各国在逼真场景中,提升协作、建立互信。

为期两周的“西太平洋潜艇事故救援演习”(Exercise Pacific Reach,简称XPR25),上星期一(9月15日)开始举行,汇聚17个国家、约600名军人参与。这是我国继2000年与2010年后,第三度担任东道主。

参与国包括: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中国、印度、印度尼西亚、意大利、日本、马来西亚、荷兰、韩国、西班牙、泰国、土耳其、英国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越南。国际潜艇逃生与救援联络办公室(International Submarine Escape and Rescue Liaison Office,简称ISMERLO)也派员参加。

我国国防部星期一(22日)发文告说,新加坡这回派出去年投役的“长胜级”(Invincible-class)潜艇——长胜号(RSS Invincible),以及搭载DSAR-6型深潜救生艇的拯救船“Swift Rescue”。

我国海军在此次演习中,出动深潜救生艇DSAR-6,将遇险潜艇里的艇员直接接到拯救船,在恒压环境下完成转移,避免减压伤害。(谢智扬摄)

日本的“黑潮号”和“千代田号”、韩国的“申乭石号”、印度的“尼斯塔号”、马来西亚的“美加·巴克迪号”等潜艇和潜艇救援母舰,也在参演之列。潜艇救援母舰是负责搭载救生艇,并提供医疗支援的主力船。

演习分岸上和海上两阶段

演习分为岸上和海上两个阶段。岸上阶段包括医务研讨会、各国潜艇救援系统会议和大规模疏散演练,模拟潜水艇艇员大量撤离和紧急医疗照护。

海上阶段则测试各国救援母舰与潜艇之间的对接流程,并首次引入“多平台协同救援”,由多艘救援舰接力疏散艇员,以缩短整体撤离时间。

海军水下军医(右)在高压氧舱里为“获救”艇员做模拟治疗,确保他们免受减压伤害。(谢智扬摄)

在真实事故中,潜艇员主要有两种应对方式:如果潜艇内的环境恶化到无法维持生存,就只能穿上逃生服,自行从海底上浮,再由快艇载到拯救船,接受医疗照护。不过,这是迫不得已的做法。

较理想也更为安全的方式,是潜艇员留在潜艇里等待救援。此时,救生艇会下潜,与遇险潜艇对接,把潜艇员在恒压环境下转移到拯救船,避免减压症等二次风险。

新加坡海军医护团队在高护病房为训练假人进行模拟救治,根据伤势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措施,包括处理割伤、关节脱臼、烧伤、减压病、呼吸窘迫、心血管衰竭和有毒气体中毒等情况。(谢智扬摄)

新加坡海军第七分遣队司令兼演习副指挥官冯志安上校说,潜艇一旦发生事故,就是与时间赛跑。即便新加坡具备完善的救援能力,现实中仍可能需要友军协助。

他强调,提前熟悉彼此的系统和流程极为重要,能让各国在真正救援时更快展开行动。“在这种情况下,成功的救援取决于我们能否尽快把支援带到现场,并且在各国之间建立起共识与互信。”

[SRC] https://www.zaobao.com.sg/news/singapore/story20250922-7550837